免費早餐 - 徐家健
香港廢膠之謎
2015年10月12日
香港廢膠之謎
2015年10月12日
環保署網頁顯示:「2013年,透過現時本港的廢物回收系統,共
關於回收,一位在環保智庫工作的美國舊同事曾解釋以下「回收八大
(1)我們會被垃圾埋葬;
(2)我們會被垃圾毒死;
(3)包裝是個環保問題;
(4)自己廢物自己處理;
(5)不回收便耗盡資源;
(6)回收永遠保護環境;
(7)回收減少浪費資源;
(8)冇強制便沒有回收。
舊同事之所以質疑回收,皆因以上每一迷思都與美國數據不符。第一 ,美國地多人少,數據顯示可用作堆填的土地一直不缺;第二,多得 現代科技,美國堆填設施的防漏功夫已做得非常妥當,環境局表示, 堆填區破壞環境的風險極低;第三,包裝設計得宜不但可減少製造垃 圾,數據亦顯示包裝所用的物料其實一直愈用愈輕愈用愈少;第四, 地價人工各地不同,比較優勢定律下廢物貿易只會減低廢物處理成本 ;第五,物以罕為貴,歷史證明,只要產權界定明確市場價格,會鼓 勵消費者少用稀有天然資源;第六,回收本身亦是製造,所有製造都 難免影響自然環境,二次製造不一定比一次製造環保;第七,數據顯 示回收涉及的收集、運輸、處理等成本加起來一般比堆填成本高;第 八,成本效益夠有利可圖的回收,市場一直在做。
你可以質疑我這位曾是列根總統經濟顧問的舊同事,美國的數據亦不 一定能直接應用於香港。然而,香港環保署提供的數據可謂不盡不實 。50億元只談收入不談成本,是為不盡;100%回收再造,是為 不實。以廢膠回收再造為例,有線新聞最近報道,兩年前他們發現環 保署計算回收率時,把外地進口廢膠等廢料一併當本地回收計算,當 時環境局承諾會修正。兩年後,統計處稱進口數字是「零」,而環保 署的做法是把過去分別公布的廢物入口和出口數字,改為進口和出口 相加的貿易總量。換句話,市民根本無法得知香港有多少廢膠被掉進 堆填區,更遑論回收的經濟及環保效益。不知道整體回收率多少本身 不是問題,問題是,政府近年致力推動廢物回收,據報單是研究如何 修正回收率的公布,便花了150萬元聘請顧問公司研究超過一年。
我支持環保,所以在意社會浪費資源在這些廢膠身上。
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、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 economics3.0
(2)我們會被垃圾毒死;
(3)包裝是個環保問題;
(4)自己廢物自己處理;
(5)不回收便耗盡資源;
(6)回收永遠保護環境;
(7)回收減少浪費資源;
(8)冇強制便沒有回收。
舊同事之所以質疑回收,皆因以上每一迷思都與美國數據不符。第一
你可以質疑我這位曾是列根總統經濟顧問的舊同事,美國的數據亦不
我支持環保,所以在意社會浪費資源在這些廢膠身上。
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、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