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早餐 - 徐家健
經濟學家排碳減住先
2015年05月14日
早前應邀出席商界環保協會舉辦的一個座談會,與環境局官員、消委 會專家、兩電(編按:中華電力和港燈)代表一起討論香港未來電力 市場發展。不知道甚麼原因,類似座談會總有人質疑兩電誇大可再生 能源成本。要知道在利潤管制協議之下,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准許回報 率為11%。回報率比9.99%還要高,兩電有甚麼誘因放棄大手 投資可再生能源,名正言順賺到盡呢?好了,既然商界環保協會關心 減碳問題,我先向大家介紹德國電力市場改革的經驗。
電動車市場,美國有Elon Musk的Tesla,德國有Quandt family的BMW i。推動可再生能源政策,美國於2005年有能源政策法案,德國 原來已於2000年率先推出再生能源法案(Erneuerbar e-Energien-Gesetz,以下簡稱EEG)。雄心壯志,EEG定下20 20年減排溫室氣體40%的中期目標,以及2050年減排80% 至95%的長遠目標。至於EEG的兩大特點,其一是大幅補貼可再 生能源,單單補貼太陽能發電的金額,便曾經是每度電補貼逾2.5 港元。其二是補貼並非來自稅收,每年數以過百億歐元計的補貼,由 消費者埋單。短短5年時間,德國電費因補貼導致加價超過六成!跟 美國一樣,有資格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,都不是窮等人家;但與美 國不同,為保競爭力,個別大企業可獲豁免加電費。如此一來,德國 的能源轉型,令一些有分捱貴電,但冇分賺補貼的市民不滿,連歐盟 的競爭委員會亦要研究豁免是否有違競爭法。
要知道,減排是全球共用品(global public good),我減一噸與你減一噸的環保效果相同。至於香港寸金尺 土高廈林立,不計成本的話,可以學英國起座外牆鋪滿太陽能板的C IS Tower,甚至興建太空太陽能站,然後傳送電力到地球。但要廣 泛推廣可再生能源,政治成本唔到你唔計。機會成本有得計!機會成 本的一個重要含意是比較優勢,肚餓,唔一定自己的米自己種。減排 ,亦唔一定自己的碳自己減。符合經濟原則的減排,排碳減住先,是 減排成本愈低愈先要減得多。
早前應邀出席商界環保協會舉辦的一個座談會,與環境局官員、消委
電動車市場,美國有Elon Musk的Tesla,德國有Quandt family的BMW i。推動可再生能源政策,美國於2005年有能源政策法案,德國
要知道,減排是全球共用品(global public good),我減一噸與你減一噸的環保效果相同。至於香港寸金尺
排碳減住先的方法其實很多。有力出力,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不划算
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