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7日
早前一張隨街便溺的照片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,中港網民在網上互相 謾罵不在話下,局長在記者前以「包容論」以為可助事件降溫,結果 當然是適得其反。大陸網民其後發起五一勞動節來港隨處便溺打「糞 戰」,香港網民則鼓勵大眾把過程拍下然後在網上曬「黃金」。
幸好,剛過去的黃金周並沒有出現大量「黃金」。不過,網上的爭論 某程度亦反映了中港矛盾愈演愈烈;其中有很多因素導致今天的局面 ,其中一個是自由行政策的經濟成果分配不均的問題。早前某電視台 的新聞節目做了一個自由行十周年的回顧特輯【註1】,我有幸「上 鏡」覆述了早前在本欄提到的零售店舖租金增幅遠超一般打工仔薪水 的數據,顯示自由行雖然可能為整體經濟帶來淨收益,但其分配相當 不均,是中港矛盾的源頭之一。
我不反對的收入不均
我不反對收入不均,我認識很多經濟學者的朋友,都不反對收入不均 ,但為何我(和兩位欄友)重複提到自由行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?讓 我先說說為何我不反對一般的收入不均。無疑,收入不均在最近數十 年愈益嚴重,很多學術研究都發現技術勞工與非技術勞工的工資差距 自1970年代起便不斷擴大;收入的不均不只是源自有沒有大學證 書的分別,有研究指出美國收入最高1%人士的收入,佔全國總收入 的百分比由1973年的不到10%,上升超過一倍至2010年的 接近20%。
法國巴黎經濟學院的學者Thomas Piketty一直有研究歐美各國歷來的收入和財富不均,最近更 把研究所得集結出了一本厚厚的(600多頁)的書《廿一世紀的資 本論》,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【註2】。
收不不均到底是好是壞?我們首先要理解有什麼引致收入不均及它與 經濟增長的關係。很多時,收入不均是熊彼得口中的「創造性破壞」 (creative destruction)的一部分。計算機的發明取代了記賬這工 種,汽車的普及令人力車這行業漸漸式微,電腦的出現則令很多低技 術勞工的需求下降。換言之,一項發明的出現在為社會帶來經濟增長 動力的同時,它往往亦會引致某程度的收入再分配。
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,我們很難反對這種「創造性破壞」所帶來的收 入不均,畢竟這些發明能為整體經濟帶來淨收益,只是部分人的得益 比其他人為大。即使如此,很多富同情心的人仍然會大聲疾呼,要求 政府進行財富再分配(如推出更高的富人稅),務求令所有人都可以 較為公平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;但我相信,大部分《信報》的讀者 都知道,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,這樣的財富再分配的成本是,創新和 努力工作的誘因會大大降低。
政府能否解決收入不均?
除了財富再分配之外,政府可以做些什麼來「解決」收入不均的「問 題」?近數十年的收入不均,很大程度由於技術的進步(如電腦化) 對技術勞工較為有利。那麼,美國政府是否可以增加大學學位的供應 ,令更多人受惠電腦化和互聯網所帶來的經濟成果?答案是很難,一 部分原因是美國的大學很多都已經屬私營;另外,我們都知道很多靠 電腦或互聯網創富的的人,如蘋果的Steve Jobs、微軟的Bill Gates和Facebook的Zuckerberg,他們都沒 有從大學畢業。
再回到自由行所帶來的收入不均問題。當自由行旅客不斷增加,零售 舖供應維持不變時,舖租狂升而打工仔收入不變,只是簡單的供求問 題。這個供應問題的癥結正是香港政府的(缺乏)規劃,而這是完全 可以避免的。可以想像,假如10年前政府能預示現在自由行旅客的 數目,然後作出適當的規劃,增加零售舖的供應,那麼,現在舖租的 升幅可能不會這麼高,售貨員的薪金升幅可能不會那麼低,旅遊業的 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可能比現在更多,中港矛盾亦因此可能不會像現在 這樣愈演愈烈。
【註1】http://mytv.tvb.com/news/ newsmagazine/177283
【註2】T.Piketty (2013): Capital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.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
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、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
www.facebook.com/economics3.0
幸好,剛過去的黃金周並沒有出現大量「黃金」。不過,網上的爭論
我不反對的收入不均
我不反對收入不均,我認識很多經濟學者的朋友,都不反對收入不均
法國巴黎經濟學院的學者Thomas Piketty一直有研究歐美各國歷來的收入和財富不均,最近更
收不不均到底是好是壞?我們首先要理解有什麼引致收入不均及它與
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,我們很難反對這種「創造性破壞」所帶來的收
政府能否解決收入不均?
除了財富再分配之外,政府可以做些什麼來「解決」收入不均的「問
再回到自由行所帶來的收入不均問題。當自由行旅客不斷增加,零售
【註1】http://mytv.tvb.com/news/
【註2】T.Piketty (2013): Capital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.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
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、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
www.facebook.com/economics3.0